针飞线舞演绎沂蒙风情——市社科联到兰陵县开展“行走的社科”科普宣讲活动-临沂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 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科普之窗 >> 正文

针飞线舞演绎沂蒙风情——市社科联到兰陵县开展“行走的社科”科普宣讲活动

2023-08-31  点击:[]


金秋八月,秋风送爽。8月30日,临沂市社科联走进兰陵县苍山街道,邀请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绣传承人——卞成飞老师,为街道居民带来“遗脉相承”非遗手绣主题宣讲。兰陵县苍山街道30多名党员、群众参加了活动。



活动中,卞成飞老师首先介绍了费县手绣的背景及特色,并以自身经历为例,讲述自己从刺绣爱好者一步步学习成为费县手绣非遗传承人的经历。同时,向在场群众介绍了费县手绣的各式花样和吉祥寓意。这些作品琳琅满目,有荷包、虎头帽、虎头鞋、包、枕头等,它们色彩鲜艳、造型朴拙、针脚匀实,有着浓浓的沂蒙风情。不仅造型好看,传统寓意也丰富,比如作为国礼送出国外的“耳枕”中间的图样寓意着“四季平安”;鱼和莲花组合,代表“爱情”,有着传统非遗手工作品的淳朴特质。依托手绣技艺,卞成飞在朱田镇崔家沟社区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费县手绣实训基地,采用“培训+传承”的模式,通过“固定+灵活”的就业方式,在将手绣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同时,为周围300余名留守妇女、老人提供就业机会,增加了群众收入。




在实践互动环节,苍山街道的居民们纷纷亲自上阵,跟着卞老师穿针引线,学习绣荷包技艺。针飞线舞之间,一个个祥云、爱心、虎头样式的荷包在大姐们灵巧的手里活灵活现。


大家纷纷表示,沂蒙手绣作为民间艺术瑰宝,植于深厚的沂蒙文化土壤,广泛流传于沂蒙大地,具有浓郁的沂蒙地方特色,而费县手绣更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。精妙绝伦的手工技艺已成为“山东手造”资源密集的“富矿”。同时,“山东手造”,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生命,让传统手工艺增添新的光彩,小小荷包也能绣出广阔天地。



下一条:《沂蒙精神的新内涵及当代启...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