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科简讯:100件秦封泥被定为国家等级文物等二则-临沂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 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社科普及 >> 正文

社科简讯:100件秦封泥被定为国家等级文物等二则

2015-02-11  点击:[]

  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安2月10日电 (记者舒建军 陆航)2月10日,记者从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获悉,该馆珍藏的“右丞相印”、“廷尉之印”、“四川太守”、“少府”、“西盐”等100件秦封泥被确定 为国家等级文物。这批秦封泥为秦汉历史研究、考古学及中国古代职官、地理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。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长庞任隆介绍,该馆珍藏 781枚秦封泥共350个品种,几乎囊括了三公九卿的主要部门和官职,诸如丞相、奉常、郎中令、太仆、宗正、中尉、内史、典属国、将作少府等,第一次完整 地勾画出秦“三公九卿”官僚机构的网络图,秦封泥中有153枚为秦郡县(含地名、山名),像咸阳、蓝田、高陵、长武、南郑、阆中、洛阳、新蔡和淮阳等郡县 名,一直沿用至今。这批秦封泥出土地在西安城北汉长安城遗址相家巷村,据专家考证这里曾是秦时的南宫遗址。20世纪90年代,当地村民在农田基本建设工程 挖土时,在古代废弃的淤泥坑中发现了数以千计带有文字痕迹的秦代封泥。

  

  中国社会科学报大冶2月10日电 (记者明海英)2月9日,记者获悉,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考古有新发现。铜绿山四方塘遗址位于大冶市金湖街办事处泉塘村大岩阴山(7号矿体)北麓。这次发掘 最大亮点是发现了春秋时期的墓群(区)。在5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,揭露墓葬47座,墓葬分布密集,排列有序,保存较为完整。其中,春秋时期竖穴岩 (土)坑墓葬38座,明、清至民国岩(土)坑木棺墓9座。截至2月9日,已清理春秋时期墓葬34座,出土铜、玉、陶质文物及铁矿石等共计60余件,多数文 物为首次发现。项目领队、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树祥表示,墓葬区与7号矿体的古采矿场、选矿场、冶炼场既连成一片,又相对独立,使铜绿山古铜矿遗 址7号矿体形成了采矿、洗矿、冶炼、安葬等一条完整记录矿冶之路的链条。这为探讨铜绿山7号矿体春秋时期矿冶场地的布局、系列化的生产链提供了极其珍贵的 资料。

上一条:从周代“桃符”到宋代“春联” 下一条:学术研究与普及工作相依相成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