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余家长“取经”教子之道-临沂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 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社科资讯 >> 正文

百余家长“取经”教子之道

2015-02-11  点击:[]

 \

讲座结束,刘清波解答市民提问。记者 崔洪英 摄

  11月15日上午9点半,由市委宣传部、市社科联和鲁南商报等共同主办的市民大讲堂,在市图书馆4楼报告厅再次开讲。青少年教育专家、临沂大学教授刘清波以“传统文化与教子之道”为题,声情并茂地为家长上了一堂教子课。
  “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发展。”刚开讲,刘清波用青年歌唱家王二妮的成才经历生动地呈现了他的这一观点。好孩子如果没有好的教育方法,最终也会落得跟方仲永一样,“泯然众人矣”。而一开始调皮捣蛋、成绩倒数的孩子,如果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和发展之道,也能成就大事业。
  传统文化中蕴含很多教子之道,刘清波列举大量事例来向大家讲述,语言幽默风趣,现场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和掌声。刘清波提出,自信是成功的法宝,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关键。
  当天听讲座的百名市民中,大部分是孩子家长。“挣再多的钱也比不上教育孩子重要。”邵先生当天是推掉工作赶来的,他认真听讲还做了笔记。“如果孩子不成器,大部分责任还是父母没有教育好。”邵先生认为。
  讲座持续两个半小时,刘清波甚至连口水都没喝,就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更多的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们。讲座结束后,不少家长将刘清波围住,意犹未尽地就自己在管教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其请教。
  作为一项大型公益文化活动,本期市民大讲堂由临沂市委宣传部、临沂市社科联、临沂大学、鲁南商报、临沂市图书馆共同主办,并面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。  

  花 絮
  教育孩子分歧大 夫妻双双来听课
 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,一个人信奉一个方法,有人坚信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,而有的人则认为过于苛责会泯灭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。到底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,这令不少家长头疼不已。刘庆夫妇就是众多家长们的代表。
  刘庆和妻子王淼都是大学毕业生,都在政府部门工作,工作中雷厉风行,可面对三岁的儿子,他们却犯了难。王淼疼爱儿子,从来舍不得打骂,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,她也始终好言相劝。可丈夫刘庆始终一副“严父”面孔,孩子一犯错总是高声呵斥,夫妻俩为此还经常红脸。
  “我们真是被孩子给治住了,今天特地来听听刘教授的讲座,希望能有所收获。”刘庆说。他还带来了录音笔,把刘教授的讲课内容录了下来,准备回家后放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听听,也让他们学习学习。
  不管是做慈母还是当严父,都要把握好度,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教育好孩子。刘清波在讲座中谈到,“父母威严而有慈,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。”由此可见,父母要有威严,还不能少了慈爱,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既有所畏惧,还能懂事孝顺。
  “刘教授引经据典,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子课,感觉受益匪浅。”刘庆夫妇听完讲座,结合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,心中都有所反思,并表示将互相取长补短。

  观 点
  教子应从婴孩起
  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孩子合适?很多家长对此总是把握不准。刘清波认为,教育孩子应从婴儿,甚至从胎儿就开始。
  刘清波认为,胎教其实也很重要,孕妇最好不要听或者看恶劣的事物,否则可能影响腹中胎儿。颜之推的《教子篇》中有这方面的记载:“古者,圣王有胎教之法:怀子三月,出居别宫,目不邪视,耳不妄听,音声滋味,以礼节之。”
  刘清波主张教育孩子应从婴儿开始,只要孩子开始识人颜色,知人喜怒,便加以教诲,等到长到好几岁了,就不用再动用棍棒教育了。如果小的时候不加教诲,娇蛮成性了,长大就算拿鞭子打也不管用了。孔子云: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如自然。”俗谚曰:“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。”讲的都是这个道理。(崔洪英)

上一条:家长聆听心理教育学 市民大讲... 下一条:市民大讲堂火爆开讲 专家解读...

关闭